Home/印度尼西亚/走出中印尼困境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加起来约占世界人口的22%。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6.9%,印度尼西亚为5.1%,均位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者行列,更是全球最大的气候污染国家。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而印度尼西亚则列第五。同时,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都积极地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亚峰会、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等国际论坛和地区多边合作会议,体现出了两国对加强区域和多边合作的强烈的共同愿望。

走出中印尼困境

作者:Sigit Karyadi Budiono,印度尼西亚民间机构KRuHa

王晓军摄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全球气候危机正愈演愈烈,全球经济也在逐步放缓。以一个全新的全球外交语言,中国在向世界展示一个“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愿景。自从“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战略推出以来,中国迄今为止已与136个国家和30个国际机构签署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领域的合作协议。数以万亿美元计的资金正被摆上谈判桌,而且随着更多资金的投入承诺,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正竞相参与进来。

在2019年4月于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印度尼西亚政府携总价值910亿美元的30个项目向中国伸出橄榄枝。然而,在印度尼西亚国内,由于从土地所有权到红猩猩栖息地的破坏等一系列争议,目前由中国资助的部分项目却在陷入停滞。

2016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一条长142.3公里的铁路在印度尼西亚启动。然而,直到2018年5月31日,由4家印尼公司共同持有60%股份和持有其余股份的5家中国公司组成的项目联合执行公司“中印尼高铁公司(KCIC)“才正式宣告成立,并称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将于2018年6月9日正式破土动工。按照原计划中36个月的工期,这意味着高铁有望在2020年开通,落后于2019年即可开通的最初设想。

征购土地一直是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的最大障碍之一。延迟建设的背后是印度尼西亚国内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土地征用方面的分歧。印尼居民对自己的所有权有很强的意识,而国家土地所有权的记录或者已经过时,或者前后不一致,这些问题使得土地征用过程异常困难,而规划中的铁路沿线土地地价遭到哄抬,导致项目进展愈发步履蹒跚。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地震频发并常伴有海啸的国家,松软的土质需要特殊的施工方法来避免建筑结构的下沉,因此,在印度尼西亚修建这样一条高速铁路对于中国的技术和印度尼西亚本已饱受诟病的风险评估信誉都提出严峻考验。

尽管目前中国投资的项目仍有诸多争议尚待解决,但在2016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美国、新加坡和韩国,成为印度尼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早在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印度尼西亚进行国事访问时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成为日后宏大雄伟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基石。作为这一倡议诞生的见证国家,印度尼西亚却不是其中最大的受益国。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维多多想要更多。在出席2019年6月的日本大阪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期间,佐科•维多多总统向中方领导人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再设立一个专项基金的希望。

在印度尼西亚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发展中,“一带一路”倡议将起到关键作用。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加起来约占世界人口的22%。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6.9%,印度尼西亚为5.1%,均位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者行列,更是全球最大的气候污染国家。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而印度尼西亚则列第五。同时,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都积极地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亚峰会、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等国际论坛和地区多边合作会议,体现出了两国对加强区域和多边合作的强烈的共同愿望。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庞大的人口、强劲的经济增长、以及高企的碳排放量,都将使得两国之间的任何双边协议成为值得全球密切关注的焦点。

KRuHa,印尼人民淡水权利联盟,成立于2002年,是印度尼西亚120多家机构共同组成的联盟。KRuHA认为人民拥有对清洁淡水的使用和管理权利,以推动社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为己任。